永和保福宮

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永和區下溪里的保生大帝廟,分靈自大龍峒保安宮。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是北宋時期人,本名吳?(音「濤」),生於福建泉州同安縣,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保生大帝被認為是『醫神』,相傳保生大帝自幼及非常聰穎,能過目不忘,對於天文地理、醫藥歧黃之術皆有通透的認識,17歲時遊崑崙山,遇西王母傳授濟世秘方與斬妖伏魔之法。後來福建漳泉一帶瘟疫橫行,保生大帝出錢出力賑災醫病,義舉深受地方推崇。 民間傳說的神蹟:關於保生大帝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如:醫虎喉、點龍睛、絲線過脈救皇后、騎鶴退洪水等等,泉州移民渡海來台也將奉祀的保生大帝帶來,並在台灣各處建廟奉祀,據統計全臺保生大帝的主廟就高達140所以上。 沿革 永和地區早期居民多來自泉州府同安縣與安溪縣,保生大帝係同安人守護神[1]。過去永和的同安人常渡河至大龍峒保安宮祭拜,因長途跋涉十分辛苦,地方仕紳遂商議恭迎分香,在現今永和保福宮西側於道光二年(1822年)建廟,稱為「輪寮腳」[2]。 當時的永和下溪里一帶地勢低窪,一遇到豪雨就淹水[2]。最早的廟身僅為草庵,常遭水患,最後沖失殆盡[1]。同治十二年(1875年),信眾曾萬成捐地五百坪,於現址興建公厝[2]。1911年,該宮再次遭洪水沖毀,間隔四年後,1916年改建為三間聯式廟宇[1][2]。1958年經過多次修繕及增建,廟方有擴建之議,於1967年8月動工,1971年10月完工[2]。該廟由原本的四百多坪面積,擴增至一千兩百餘坪,成為永和最大的廟宇[1]。 2009年決定再次改建,次年拆除舊廟,2011年動工興建新廟,斥資六億,興建面寬四十公尺、深四十八公尺的三落大殿,第一落三川殿高十六公尺、第二落主殿高廿三公尺、第三落凌霄寶殿高卅四公尺[2]。 來到這座保福宮,除了參拜神明之外,千萬不要忘記花些時間品味廟宇的造型與雕樑壁畫,這可是集結了眾多國寶級大師的手藝:宮廟內外殿龍柱為中國大陸石雕師王經民作品、屋頂剪花剪黏藝術由林光輝大師與弟子作品、牆體上的交趾陶民間故事是為葉星佑作品、門神為潘岳雄與蔡龍進作品、神龕為陳石亮作品、廟內的藻井由木雕藝術大師陳惠德老師完成,其餘創作者包括蘇天福、廖慶章、許良進、莊春波、潘坤地、王瑞瑜、許榮德、黃春泰等[3]。整間廟宇細品是為超大藝術巨作!2016年1月3日新廟落成,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及地方民代參與 廟宇前方有個大廣場,然後放置著大香爐,光是靠近就會感受到這座大廟的莊嚴氣場,在進入前可以先看看外觀有些值得一看的內容,首先當然是前面提到中國工藝師製作的盤龍大柱,活靈活現的如騰空而飛的姿態,不得不佩服師父的手藝。 來!抬頭仔細看看廟宇屋簷處,各角落有一羅漢屈膝托住屋簷!相當特殊的設計形式,也增添了探索的趣味。各飛簷上還有飛龍盤據,關鍵是七彩琉璃鱗片十分細緻,在陽光下反射出炫目的光彩! 正門左側上方的交趾陶工藝,見到的是『飛天』形象,這個幫主走絲路時,在敦煌莫高窟介紹過,幾乎每一個洞窟都有飛天,今天在保福宮見到也覺得很親切。 處處皆有石雕,而且都是精工細活!細看紋理很難不讚嘆,這部分的石雕不確定是否為機器製作,因為真是手工未免也太細膩花工了。。。接著我們入大殿吧! 入口處上方,同樣有著交趾陶工藝作品,內容為保生大帝成道的故事:紫微星轉世、崑崙山學法、龍池岩煉丹、羽化成仙。 第一落的『三川殿』高十六米!氣勢恢宏,正殿兩根盤龍大柱支撐整個大殿氣場左右兩側壁上分別有『三十六官將』駐守。 關於三十六官將的民間傳說 相傳玄天上帝曾經為了收服龜精、蛇精向保生大帝求借寶劍一用,並以其三十六官將作為抵押,結果收妖完成後玄天上帝並未依約歸還寶劍,於是這三十六官將就成了保生大帝的左右護法。所以現在保生大帝神像的身上有劍匣而無寶劍,玄天上帝神像則是執劍卻無劍匣。 在大殿前有提供符令,讓信眾可以自取回家保平安。接著我們走向後殿,一路上同樣有壁畫、交趾陶作品:傳統的廟宇都會有這類的繪畫,內容基本上都是忠孝節義、24孝、歷史典故為主,不論如何都是勸世行好事。 後殿中央是奉祀『天上聖母』,左右兩側則是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幫主長年有需要在海外旅行,出國前一定都會跟媽祖娘娘知會,希望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可以隨時將我在海外的情況報予娘娘知,也保佑一路平安。至於回到國內,也一定先跟土地公公打招呼,在地神明保佑也是很重要的~ 雖然有電梯,不過爬爬樓梯有益健康啦!爬樓梯你會發現這建築結構採挑高形式,所以每層都有兩個樓面以上高度。 二樓的大殿同樣挑高,分上下層供奉神明,正中央的是: 上層主祀觀世音菩薩,下層主祀關聖帝君,左右分別有五路財神、文昌帝君、太歲星君、五斗星君、斗姥元君、孚佑帝君(就是呂洞賓,等幫主寫到文山區指南宮時介紹)、飛天大聖(不是齊天大聖喔,飛天大聖名為張聖者,是與保生大帝同時期的人,因為見識了保生大帝神方化骨的能力,棄官追隨保生大帝,變成保生大帝座前兩大護法之一)、保儀大夫、保儀尊王(就是安史之亂中死守睢陽的張巡、許遠,目前在木柵景美一帶有其宮廟)。 祭祀 祭祀的保生大帝神像分為大祖、二祖、三祖[5]。祭祀組織有大會祖、二會祖、三會祖等[6]。祭祀圈包含頂溪、網溪、上溪、中溪、下溪、店街、秀朗等里[7]。以往配合政府政策,被迫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生舉辦統一祭典,並安排有賽神豬活動[1]。繞境時會邀請木柵忠順廟的保儀大夫(又稱「雙忠尊神」,安溪人的鄉土神,據說專除害蟲)與此廟保生大帝一同巡視龜崙蘭溪洲,出巡起因是早期農民以期解決蟲害之苦、穩定農作豐收[8]。另本地安溪人亦在本廟供奉保儀大夫。臺灣民主化之後已將祭典時間改回農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聖誕當日舉辦遶境慶典。每四十年舉行祈安建醮大拜拜[7]。 年例繞境 當地為同安與安溪籍移民居多,故信奉保生大帝與保儀大夫(雙忠尊神)為主,保福宮為慶祝保生大帝聖誕與迎請保儀大夫出巡,每年均會辦理繞境,範圍整個溪洲與店仔街與中和瓦窯里一帶(秀朗地區自行獨立遶境),在白色恐怖時期,被國民黨政府強迫統一祭典,訂於三月廿三媽祖生當天遶境,現已改回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聖誕當日辦理。 繞境隊伍排列固定為當地各參贊宮廟與各頭家聘請陣頭在前,後依序為三祖會、二祖會、大祖會,最後是溪州南清社迎請客神保儀大夫神轎押後。在路關後段,南清社隊伍直接回駕,不再回保福宮入廟。 永和保福宮點平安燈 兩側的光明燈也可以留意一下,完全是電子化的唷!只要跟廟方登記之後,後台輸入就會在光明燈區以LED形式顯示你的大名,相當科技化!接著再上三樓『凌霄寶殿』 同樣是挑高的大殿,有著金碧輝煌的聖殿,中央供奉的是玉皇上帝、三官大帝: 左右兩側則是玄天上帝、神農大帝、北斗星君、南斗星君。其實你可以留心注意一下這裡的大門上彩繪: 永和保福宮三十六官將 這門上的諸仙,就是前面提到過的『三十六官將』!每一位的型態、坐騎、面貌各異,展現出畫師對於民間傳說描述神界人物的形象。然後在凌霄寶殿位置較高,看出去是這樣的: 整個保福宮就在住宅區的中央,被高樓所包圍,相當特殊的城市景致。天氣好的時候,就著藍天觀看這飛簷上的龍鳳形象,每一分細節都令人讚嘆! 一邊抬頭欣賞廟中處處精彩的壁畫、彩陶作品,一邊感受廟中的香煙裊裊與寧靜,走出保福宮,回到凡塵俗世中,看著被住宅群包圍的保福宮,有另一番的想法。。。 為了避免燒金紙影響周邊環境,所以保福宮的香爐加裝了大型的廢氣處理機器。今天介紹的保福宮,是地方上的重要信仰中心,逢年過節也都舉辦活動與社區同慶,更重要的是這裡不但供奉眾多神明,整個建築物中匯聚了當代最經典的工藝師手藝,有機會您一定要來走走瞧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天然安眠藥-香蕉

季節交替時是精神疾病好發的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