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葫蘆絲演奏的美學原則
葫蘆絲是一種旋律性很強的一種民族吹管樂器,雖然她的音域較窄,但以其獨特的音色魅力在民族樂器大家園中是一枝獨秀,葫蘆絲簡單一吹,只要稍加聯繫便可以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但是我們學習葫蘆絲不能僅停留在能夠演奏上,還應該從深處去挖掘葫蘆絲的樂器性能及演奏魅力,因此有必要談談葫蘆絲的演奏中的美學原則。
“美學”一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哲學概念,籠統的說,就是在葫蘆絲的演奏中我們應當如何去把葫蘆絲演奏的更加完美,更加悅耳動聽,尤其是在演奏不同風格不同作曲技術的樂曲時,要怎樣去處理好演奏水準與樂曲難易程度的關係,才是要探討的命題。
葫蘆絲這一樂器名稱的由來,我們只知道這是由葫蘆為主要原料製作成的樂器,但對於“絲”的理解就未必正確的解釋它的涵義。在我國民間樂種中有一種定義叫做“絲竹樂”,這裡的“絲”字的解釋是指絲絃樂器,如拉絃樂器組中的二胡、板胡、高胡等,彈撥樂器組中的揚琴、琵琶、三弦等,皆稱之為絲或弦,因此絲竹樂種絲是樂器分類上的一種範疇,而葫蘆絲中的絲字更多得是美學上的審美範疇。就此一字,為葫蘆絲演奏中總括了必須堅持的一些原則。將絲字延伸為三種審美範疇:
1、輕
指的是氣息要輕,從葫蘆絲的發音原理上去看,屬於自由簧受到氣息的衝擊產生振動而發音,同樣是此原理,與另一民族吹管樂器----笙,卻有不同之處,笙屬於多簧吹管樂器,無論是獨奏還是伴奏,為突出其效果,多是以和絃的形式進行,而且笙的簧片大而厚,葫蘆絲的簧片小而薄,因此用氣的力度是不同的,因此要控制好氣息的力度,要演奏好葫蘆絲只有對不同的音區的氣息控制做到較好的把握,才能在此基礎上向上發展。
2、飄
對於這個字的解釋我們可以做一個形象性的比喻,每到四五月份,春風徐來,柳絮滿天飛的景象我們經常見過,一種飄飄灑灑、自由、無拘無束的感覺,在葫蘆絲演奏中如何體現飄的感覺,有兩種技巧可以表現出來,那就是虛指顫音與腹顫音。虛指顫音又稱之為指扇音、指震音,腹顫音又稱為氣震音,主要是靠氣息有規律的強弱交替而形成水紋似的音波,是依靠腹肌和橫膈膜的顫動獲得的。
3、柔
此種美學範疇好像是最能夠體現葫蘆絲的演奏特點了,做到此種效果只有用滑音技巧是最完美的。滑音有兩種基本形式:上滑音、下滑音,上滑音由低音滑向高音,下滑音反之,常見的有二度、三度滑音。
綜上所述,在文中列出三種葫蘆絲演奏的三種美學原則,也是三種審美範疇,當然,葫蘆絲不僅限於這三種原則,而輕、飄、柔卻是最基本的三種原則,也體現出了學習和演奏葫蘆絲的兩大基本功,即氣息與指法。無論樂器怎樣改革、如何有別出心裁的創作樂曲,在學習和演奏葫蘆絲過程中,氣息與指法是不變的基石,只有夯實基礎,才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20180113 徐慧玲
留言
張貼留言